唐代诗人: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长屋王 | 宋代诗人: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| 清代诗人: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

崔颢《行经华阴》注释、赏析

作者: 浏览:

  岧峣太华俯咸京,天外三峰削不成。

  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

  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

  借问路傍名利客,无如此处学长生。

  【注释】

  华阴:今陕西省华阴县,位于华山北面。一作“华山”。

  岧峣:山势高峻的样子。

  太华:即华山。

  咸京:即咸阳,今陕西西安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京师,秦之咸阳,汉之长安也。”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。

  三峰:指华山的芙蓉,玉女,明星三峰。一说莲花,玉女,松桧三峰。

  武帝祠:即巨灵祠。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。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。

  仙人掌:峰名,为华山最峭的一峰。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,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。

  秦关:指秦代的潼关。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,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。

  驿路:指交通要道。

  汉畤:汉帝王祭天地,五帝之祠。

  畤: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。

  名利客:指追名逐利的人。

  学长生:指隐居山林,求仙学道,寻求长生不老。

  【赏析】

  诗题“行经华阴”,既是“行经”,必有所住;所往之地,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——“咸京”。诗中提到的“太华”“三峰”“武帝祠”“仙人掌”“秦关”“汉畤”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。京师的东南面,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。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,又称太华,山势高峻。华山各峰都如刀削,最峭的一峰,号称“仙人掌”。汉武帝观“仙人掌”时,立“巨灵祠”以供祭祀,即为“武帝祠”。华阴县北就是黄河,隔岸为风陵渡,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。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,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,行客络绎不绝。

  诗人路过华阴时,正值雨过天晴。未到华阴,先已遥见三峰如洗。到得华阴后,平望“武帝祠”前无限烟云,聚而将散;仰视“仙人掌”上一片青葱,隐而已显,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。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。“俯”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;“岧峣”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,使“俯”字更具有一种神力。然后,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,以三峰作为典型,落实“岧峣”。

  “削不成”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,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,在似乎纯然写景中含神工胜于人力,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。

  颔联二句摄近景。远近相间,但觉景色沁脾,自然美妙。令人移情,“武帝祠”和“仙人掌”不仅对仗工整,而且为尾联“学长生”的发问作了奠基。

  描绘眼前景色自然滑出五,六两句诗人的意中之景。一个“枕”字把黄河,华山都人格化了,有“顾视清高气深稳”之概;一个“险”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。一个“连”字,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“武帝祠”和“仙人掌”,灵迹仙踪,联锁成片,更垫厚了结处的“长生”;“平”字与上文“岧峣”“天外”相对照,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,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。一“险”一“平”,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。

  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,却全为写景,到第七句突然一转,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,“此处”二字,结合前文,导出“何如学长生”的诗旨:追名逐利不如归隐求生。

热门推荐
© 2023 古诗文网网 |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
湘ICP备15008850号-6